我叫苏少华,从2000年大学毕业踏入平定师范附小,就注定了我与这所学校的情缘。
平定师范附小与共和国同龄,五六十年代就因为“小三门”课程开展有特色而享誉“小宝塔”之美称。学校于2011年更名为“太阳集团tcy8722附属学校”。2022年12月,学校搬迁至南关现址。附校是一所双轨制市直小学,现有教学班28个,教职工80人,在编教师43人,代课教师30人,学生1440人。
培生培心,这里是学生成长的摇篮。
工作22年,我感受到的是附校一直在做有温度的教育,育苗培根,育人育心。学生的全面+特长就是附校教育的生命线。社团是附校开发的校本课程之一。1980年,附校丰富多彩、扎实有效的第二课堂活动在大力推进素质教育的进程中走在了全县的前列;1998年,附校率先在全市进行学校课程调整,增设了必修活动和选修活动,打乱班级授课形式,开展中国画等20多个选修活动。平定县特色化小学创建现场研讨会多次在附校举行。随后的发展中,学校将选修活动调整为社团活动,开设了学校社团、班级社团、服务社团。直到现在,我们的学校社团已增至29个,授课教师也由原有的本校教师为主,融入了外聘教师和家长志愿者。学校社团以“美育”为内核,全面辐射学校建设,将传统文化、非遗文化等引入课堂。平定县学生社团建设与管理推进会将学校这一课改经验推广至全县。第二课堂、选修活动,到社团活动,我们一直传承并不断创新发展。每一个附校的学生在这个摇篮里享受着有温度的教育。2022年5月,附校积极响应国家劳动教育的号召,开辟了“红领巾耕读园”劳动教育基地,三至六年级每班认领一块责任田,学校组织有经验的家长志愿者、全体教职工、部分少先队员开展集体劳作,春种、夏耘、秋收,大家全程参与,见证了农作物的成长,体验了劳动的乐趣和意义,感悟了生命的真谛,提高了劳动的能力。每一个附校的学生在这个摇篮里感悟着成长的快乐。
育师育能,这里是教师成长的摇篮。
真学发生于课堂,形之于学生,根子在教师。2000年进入附校,第一次登上讲台,一节《吃墨水》的公开课让我瞬间成长。课前,大家耐心地帮我备课,课后,通过集体教研,各位前辈针对我的课堂对我进行了专业指导。我感受到了这所学校教师拥有的专业素养和对待教学的严谨认真。我第一次对附校的课堂、教研、教师团队、教育理念肃然起敬。最吸引我的便是学校的教学模式:自主、开放、平等、创新。2002年,工作两年后,我获得了第一项荣誉——阳泉市创新教学大赛一等奖。
22年来,这种模式不断传承与发展。2011年,学校创设了“点拨导学 自主研学”的课堂教学模式,探索实践更适合师生发展的“自主教育”,改变教师的传统教学行为和学生的学习方式。2020年,学校再一次沐着“创新教学模式 打造高效课堂”的阳光,在传承发展的道路上,认真总结“十三五”课题研究的成果,初步构建了“1261”课堂教学模式,进一步变革“教”与“学”,依托学习共同体,打造“平等、自主、开放、情感、高效、共享学习”的新课堂。2021年,在阳泉市“创新教学模式 打造高效课堂”学科校本教研展示比赛中,附校荣获优秀组织奖,语文数学教研组分获一等奖,三位教师获一等奖,一位获二等奖。
良好的教学环境是教师专业成长的沃土。为了进一步提升教师的专业素养,学校通过推门听课、抽课、名优师示范课来加强课堂教学的研磨。通过定期进行教师硬笔字、黑板字、音体美教师作业作品展示,进一步提升教师的基本专业水平。
附校,不仅是本校教师专业成长的摇篮,更是阳泉师专各专业学生见习实习的摇篮。每年,师专学生见习实习、辅导参赛、专题讲座成了附校老师们的必修作业。2022年,面对新冠疫情,附校与师专各系通过线上直播为师专学生展示了精彩的课堂教学及专题讲座。附校一直发挥着实习见习基地的作用。一批批优秀的毕业生通过推荐留校或社会招考走入了附校的大门,成为了这个大集体中的一员。
一路走来,我觉得自己成长于附校这片沃土是一件很幸福的事。这里是每一个附校人逐梦的的摇篮,飞翔的蓝天。